快速比分01月14日讯 据《扬子晚报》的消息,随着国内职业联赛各队的中性化名称被逐渐曝光,各队不同的中性化名称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扬子晚报》的几位记者也对中性化名称一事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记者张昊
釜底抽薪——对于这个寒冬里的中国足球来说,“中性名”的政策是那么的刺骨!
虽然“中性名”的规划,早已有了定论,但2020的疫情,谁也未曾想到。当很多地方按下暂停键时,中国足球也一样:赛程缩水、影响力缩水、质量缩水、管理水平缩水……投资人手紧、球队手紧、教练手紧、球员手紧……
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刀切的做法容易让外界误解为,这就是一场“秀”!也确实是,在联赛中断的这段时间里,中国足球几乎所有的热点都在“中性名”这个关键词上,当然,负面的声音占据绝大多数。
从北京“国安”、天津“泰达”等不予通过,到传言上海“海港”被审核,孰是孰非,交给时间的后来者来定夺!
记者孙云岳
一场“中性名”的改革即将以改革派的成功收场了,原来想看到的“揭竿而起”、“力争到底”都没有看到,最终国安改股权,鲁能变更企业名,稍微热闹一点的是河南球迷,让俱乐部留下了“河南”,不过新赞助商洛阳好像有点不高兴了。还有点有趣的就是上港没有留住“上海队”的名字,据说是觉得不够底蕴,也没有代表城市精神,所以改叫“上海海港队”,回头一想简称“上港”,地标“海港”,难道这支码头队例外了,真正的赢家啊!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靠母企业输血的中国职业足球竟然动了母企业的冠名权蛋糕,而且不容你有半分商量的余地。大多数俱乐部变成了省名和城市名,像“广州德比”以后球迷都不好互骂了,广州骂广州城?球场文明应该是有了!在某论坛下面看到一球迷留言,“中性名改归改,还是喊原俱乐部的名字,要对的起投资人”!真应该颁个中国足坛本年度最有良心人奖!
改“中性名”的初衷没错,但是一碗水端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还是得考虑吧,在俱乐部不赚钱的大背景下,不能寒了企业和球迷的心!
记者张晨瑆
听到“上海海港”这个上港队的“新名字”的时候,我确实是很错愕的。这个仍然可以简称为“上港”的球队,真的“去企业化”了吗?在其他球队为了保留自己二十多年的老字号而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在其他球队的多年的足球文化面临摧毁的时候,这边一个轻轻松松的“擦边球”,就搞定了。联想到现任足协主席在上港任职的这段人人皆知的经历,即使他本人真的没有“心怀故园”,仍不免让人感叹“瓜田李下”。
这样一个既没有底蕴、又没有特色、更没有美感的名字,这样在“一刀切”政策下还能钻到空子的名字,遭到舆论的强烈反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妨再深入思考一下——若干年后,上港撤资,按照当初“打造百年俱乐部”的设想,这支依然得叫做“上海海港”的球队,真有人愿意接盘么?那还真不如叫做“上海滩队”,既霸气响亮,又“底蕴十足”。
中国足协的这次“中性名改革”,对各支球队来说,是喜?是愁?浪里可能分不清欢喜悲忧,但忧伤已经写在了多数人的脸上。